http://wiki.mbalib.com/zh-tw/%E4%B8%B0%E7%94%B0%E6%B1%BD%E8%BD%A6%E5%85%AC%E5%8F%B8

 

豐田汽車成為世界第一的祕訣:豐田生產方式

http://www.managertoday.com.tw/?p=9083

生產觀念革命-Just in Time即時管理系統與Kanban看板管理系統 [Toyota 品質與安全徹底研究]

撐起「Toyota Production System,TPS 豐田生產系統」的兩大中心:Just in Time(簡稱JIT)即時管理系統與Kanban看板管理系統,其實都是Toyota汽車創辦人Kiichiro Toyoda豐田喜一郎早年在父親的豐田自動織機製作所擔任生產部門常務經理時,觀察紡織機工廠作業流程、並交由過去也曾經在豐田自動織機製作所任職的Toyota汽車副總裁Taiichi Ohno大野耐一實踐在汽車生產線上的生產作業方式。簡單來說,JIT就是「只在有需要的時候,生產需要數量的產品」,而「看板」則是為了實現JIT所誕生的管理與改善工具。

JIT  
JIT系統是一種由產品端向原料端提出需求的管理模式,也就是說,當業務單位接到的訂單確定後,生產單位會先訂出每批量的生產計劃,並提交給原料管理單位,並詳細記載在「看板」上,再向原料管理單位申請原料、上線生產。而這樣一來,不僅原料管理單位能夠確實掌握原料的需求、減少原料庫存,生產完成的產品也可以在第一時間出貨,降低庫存壓力。

JIT能夠有效節省成本浪費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因為它是以「生產準時」為中心,所以凡是會對生產時間(包括進度超前與落後)造成影響的,都被JIT視為可能的浪費,所以在規劃生產線與生產流程時,除了需要精準控制每日產能與需求量外,故障的設備、多餘的人員都得進行淘汰、調整,並採用調整更機動的月計劃與日計劃,儘可能地使半成品在各組裝站停留的時間接近,減少生產線上的閒置時間產生,好讓每一站作業之間的半成品動線可以更順暢、更均衡,而這部分在JIT中,被稱為「均衡化」。

值得一提的是,JIT還有一些非常特別的設計,例如:當市場上的需求增加時,生產線可以很簡單地調整勞動力或設備的運作時間,所以需求增加時,便可靈活地提升產能,而若是需求降低,則可採減班等方式來降低產品產量。此外,JIT也非常強調「持續改進」,所以就算生產線上一切運作正常,但負責生產管理的工程師與產品設計師仍需不斷精進生產流程與產品,增加可模組化的作業、持續降低浪費、減少工作站與工作站間的閒置時間,並減少準備時間,逐步實現「不良品-零、庫存-零、浪費-零」的目標。


http://mook.u-car.com.tw/article29.html


危機才是轉機-面對召回事件後的Toyota [Toyota 品質與安全徹底研究]

危機發生:Toyota召回事件簿

2009年9月一輛乘坐著一家四口的Lexus ES350房車疑似發生腳踏墊卡阻油門,造成車輛爆衝車禍,車內乘客全數罹難。悲劇的發生引起全球車市的注意,同時美國政府相關單位始介入調查Toyota集團生產車輛的安全性。1個月後,難辭其咎的北美Toyota分公司,為此發佈了重要安全警示通告,並針對特定車款進行召回改正作業。該單一事件於美國國內召回車輛高達380萬輛。然這一切就如同故事的楔子般,為Toyota接下來一年的風風雨雨埋下伏筆。

2010年1月,Toyota突發性的主動發出230萬輛車輛召回通知。北美Toyota分公司副總裁Irv Miller表示,接獲少數通報案例,Toyota車輛油門會有卡阻、延遲回饋的現象,造成持續的油門加壓,進而影響行車安全性,經過Toyota相關技術人員調查後,廠方決定主動進行召回。並於召回發佈後的第5天,破天荒的做出部分車款停產、停售之宣告,此乃全球車市少見的重大決定,意味著時間就是金錢的產線必須做出部分停擺,直接影響品牌生產與銷售量。召回的成本支出,亦同時隨著車數的增加向上攀升中。

2010年2月,對Toyota科技極有象徵性意義的產品Prius油電混合車亦中箭落馬,同樣身陷召回事件內。日本Toyota表示第三代Toyota Prius車型,行駛在特定路面 (坑洞、顛簸或結冰路面) 時,ABS防鎖死煞車之液壓系統會有延遲啟動現象,因此主動召回更新防鎖死煞車系統電腦程式。本次全球召回總數約達40萬輛。

雖然車廠主動發佈產品召回乃是負責任的做法,不過三起重大且連續的召回事件,讓Toyota汽車產品有缺陷、車輛會無預警爆衝的說法,在市場上大規模發酵,進一步重挫集團信譽與消費者信任度。替甫上任的豐田章男上了人生最重要與最殘酷的一課。其並於2月底與北美Toyota總裁Jim Lentz,列席美國眾議院「能源暨商業委員會」與「監督暨政府改革委員會」所舉辦的聽證會,親上火線接受來自全球最大市場的質疑與監督。

豐田章男與聽證會上坦承,Toyota迷失在自我擴張,以極快的速度自我膨脹,忽略了創辦人安全→品質→產量三原則的優先順序。「這些重要原則出現了混淆,我們不能像以前那樣停下來去思考、作出改進,我們聽從客戶意見以打造更優質汽車的基本立場也有些動搖。我們過快的發展速度令Toyota無法培育自己的成員與組織,Toyota應當認識到這一點。這樣的狀況導致今天要面對召回事件,本人感到遺憾,並曾經遭遇意外的豐田車主表示歉意。」

轉機誕生:全新建立全球品質特別委員會

因此Toyota回顧召回事件與所應改正的車輛研發流程缺陷,並針對改正要點對症下藥。有許多批評聲浪來自於,Toyota對於產品過度自信,因而忽略消費者的投訴聲音,在過往所有的召回決定都是由Toyota公司內部客戶品質工程部下達的。該部門確認車輛是否存在技術故障,決定召回的必要性。但是,近日的問題反映出Toyota缺乏客戶觀點,市場反應聲響無法直接上達天聽,現地現物的基本要求尚未履行,肇生與市場背道而馳的結果。

未來,為了確保管理層能夠基於「消費者安全第一」的理念來做出負責任的決定,Toyota利用「全球品質特別委員會」讓管理層能夠及時了解到客戶的意見。在這套系統中,每一個區域能夠獨立做出必要的決定,以配合每個市場所反映的意見。此外,Toyota亦將建立品質諮詢小組,由北美以及世界上其它地區的車輛專家組成,降低Toyota做出錯誤決定的機率。

http://mook.u-car.com.tw/article3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traveler 的頭像
    etraveler

    etraveler的部落格

    etrave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